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醫療財團法人商標
成立宗旨服務項目防癌教育地理位置聯絡我們
子宮頸組織介紹

子宮頸組織介紹

女性的子宮頸位置,是在陰道的末端,介於子宮體與陰道之間,用於連結兩者。為了確保子宮體不受外界細菌病原體的入侵,此處第一道防線,是陰道中充滿酸性的特殊菌叢;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子宮頸上自然分泌的少量黏液。

在組織解剖學上,「子宮頸部」可分為「外頸部」與「內頸部」。若於顯微鏡下觀察外頸部之組織為「複層鱗狀上皮」,一層層扁平細胞具有保護功能;而內頸部之組織則為「單層柱狀上皮」;這兩部份的接合處稱為「鱗狀-柱狀上皮交接部」(squamo-columnar junction),簡稱「SCJ」,事實上在SCJ附近主要就是子宮頸癌的好發部位,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「癌前病變」均在此處發生。

女性朋友若因為懷孕生產,或受荷爾蒙影響,將使接合部位明顯地向外移動,產生新的帶狀接合處,在臨床上稱之為外翻 (Eversion),直接向外裸露出不具有保護能力的「柱狀上皮細胞」,使得此部位常會被感染或受刺激而發炎並泛紅,俗稱「子宮頸糜爛」,此現象漸漸地會被鱗狀上皮化生細胞所覆蓋取代。

但是到了更年期,女性荷爾蒙逐漸缺乏的情形下,已停經婦女反而會有子宮頸接合處內縮 (Inversion)的現象,由外頸部根本無法直接觀察接合部位的所在。此時若要採取抹片檢體,最好使用較為細長的子宮頸刷採樣(如cervix- brush/ cytobrush),並向右旋轉90至180°,正確採集足夠檢體,避免偽陽性報告發生。

臨床上進行對子宮頸組織的檢查,依年齡與疾病分類,並針對個人情形來使用不同的工具,儀器或藥物。目前最普遍使用:「子宮頸抹片檢查」 , 「陰道鏡檢查」 , 「病理切片檢查」 ,「HPV DNA檢查」,四項檢查均可協助醫師提早察覺到,女性朋友的子宮頸組織是否已發生「癌前病變」,當我們進一步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追蹤,必可以讓進程緩慢的子宮頸癌治癒率達百分百。 TOP

抹片採樣工具與使用

壹、前言

婦產科臨床醫師,與各鄉鎮衛生所數百名公衛護士,辛苦地站在第一線服務婦女朋友,經常要面對女性三種可能的變化:一是隨著年齡增加,讓婦科生理上出現自然老化的現象,有待藥物或食品輔助;二是隨著懷孕待產的進程,出現不同的產科徵兆,提供母嬰健康護理諮詢;三是發生了疾病,造成各種的婦科不適狀況,危及生命或影響生活品質。另外也有些單位更提供了健兒門診的相關服務,如此多樣化的診療項目,讓工作人員總是忙碌個不停。不過,仔細觀察可以發現,除了上述的情形外,診間裡,還有人際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也是多變化,讓即使是臨床症狀相同的個案,也不容易全然適用一致的診療流程,醫護人員必須在專業範圍之內,藉著談話的過程引導對方,方能有效提供彈性處置,與最佳治療方式。採樣工具

醫療行業加入客戶服務的理念盛行,多數婦女朋友期待到婦產科就醫時,除了對醫師本身醫術的期待,更想感受醫療品質的精緻化與透明化,舒適的就醫環境讓人放下緊張心情後,也盼望有醫護人員可以提供豐富完整解說。更重要的是,有效去除因為檢查所帶來的疼痛與不適。因此,各項檢查的事前步驟與說明變得重要,預告疼痛指數也有助於面對不適,願意忍耐與承受的心理準備。尤其是婦女朋友一旦需要褪下衣褲上診療檯時,更需要多一份同理心,讓內診或病理檢查項目的進行可以更順利。一旦進行了病理項目檢查,所配合的病理實驗室將接手下一步的檢驗工作。

有關婦女子宮頸抹片的部份,在國健局訂定的標準中,已將抹片製作品質定義清楚說明(見註一),進一步也要求採檢單位,若包括特殊個案在內 (六十歲以上電療或子宮切除),難以判讀比例一年內不可高於百分之十;只含一般個案的難以判讀比例,一年內不可高於百分之七(2008年訂定);另一方面同步進行的是,對於病理實驗室,採以定期抽片覆檢審核,全面予以嚴格把關。

 

貳、說明

防癌篩檢中心長期配合國健局政策,歷年來保持抹片品質「尚可」比例佔總量百分之十五至二十,「難以判讀」比例佔總量百分之一的基礎上,間接為婦女朋友提供保障。更重要的是,中心首創在電話訪查時建立醫師對話平台,不記名交換並分享彼此相關採樣經驗,協助品質的提昇。結果發現,一般的合約醫師與公衛護士在採樣技巧訓練上均符合要求,但在個案就診時,若能考慮為不同個案挑選適當的採樣工具,並於採樣前充分觀察,調整抹片塗抹方式,就能提供好的抹片品質來進行判讀工作。另外,抹片應快速以95%酒精濕固定的概念已普及,但是保存方式與運送過程仍須小心處理。 (請參考”抹片品質標準與改善”)

參、採樣前觀察項目

1. 詳細問診,瞭解病史後,提供製作抹片流程的簡單預告與說明,例如:採樣後出現輕微出血是正常現象。

2. 置入陰道擴張器後先觀察,有分泌物與黏液過多者,先取走一半,採樣工具方能直接接觸到外頸部細胞,鱗狀上皮細胞才能採集

    足量。

3. 出現血液,可先以棉棒靜置或輕拭,局部輕壓止血,並緩慢吸走少部份血液再行採樣。

肆、常用採樣工具簡介:

*木抹棒(spatula)或 塑膠抹棒: 木抹棒

1. 是普遍被使用的採樣工具,抹棒頭尾設計成一頭較窄的雨滴形尖端;另一頭為較寬的心形鈍端。

    成本低且採集範圍廣,刮取細胞數量充足。

2. 使用時機:針對內外頸交接處外移並明顯可見者,使用心形之鈍端採樣,如:未停經或曾生育之

    年輕女性、子宮外頸局部糜爛、生產後例行檢查、有輕度發炎者,子宮頸只出現適量分泌物者。

3. 影響:製作抹片時塗抹太集中,呈現較厚則不利於閱片;若只使用木抹棒之心型鈍端,則不一定

    能採集到子宮內頸細胞。

4. 品質分布:主要圈選尚可或難判原因集中在「太厚」、「沒有內頸細胞」、「炎症細胞過多」三項。

*子宮頸刷(cervex brush) 子宮頸刷

1. 形狀如小型掃把一般,但兩旁短而中央略長0.5公分,泛稱「掃把刷」,採集範圍廣但成本較高,使用率不如木

    抹棒普及。

2. 使用時機:採樣人員為新手時可優先選用,此工具簡單易懂易上手。另外,子宮外頸曾經出現生產後裂傷,或凹

    凸不平的疤痕時,採樣較為周全。

3. 影響:子宮頸刷的設計讓採集方向自然順手,也能快速完成外頸部的採樣。但因中央長刷毛處長度仍太短,或加

    壓力道太輕,可能使得內頸細胞未必同時取得。最後記得須將刷毛正反兩面各塗抹在玻片上。

4. 品質分布:主要圈選尚可或難判原因集中在「沒有內頸細胞」、「細胞太少」兩項。

*子宮內頸刷(cytobrush) 子宮內頸刷

1. 形狀細長,前段窄後段略寬的刷毛,造型有如長柄的大型「牙間刷」,使用普及率雖然高,但是須有較多技巧

    性,方能將外頸細胞數量採集足夠。

2. 使用方法:多數採樣人員只針對內頸處採樣,因此將使抹片外頸細胞數量不足,導致抹片不符標準而退件數量有

    增無減。若想在外頸處收集較多鱗狀上皮細胞,則需在使用前調整刷子至75度的彎曲角度,繞子宮外頸之可見平

    面一圈。若想針對內頸處收集腺體細胞,則需在使用時只伸入約刷毛長度的一半即可,只旋轉45-60度,不可過度刺激腺體細胞,

    易出血。

3. 影響:使用兩隻內頸刷方能順利取得內外頸區域兩種細胞;或是只使用一支刷子,先採集內頸細胞,再彎曲刷毛,採集外頸細胞,

    最後塗抹於相同玻片上(或先外頸,後內頸更佳,降低出血率)。無論如何使用,此法均需快速進行,因為分別採樣會延長時間,

    將使細胞延遲溼固定。

4. 品質分布:主要圈選尚可或難判原因集中在「外頸鱗狀上皮細胞太少」。

小叮嚀:子宮頸抹片品質判讀標準,請參考「抹片品質的標準與改善」。 TOP

返回細胞學檢查

 

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醫療財團法人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 is licensed by TCDC

地址:台北市106復興南路1段287號7樓之1 電話:(02)2701-4936 傳真:(02)2700-4167